读《梁家河》有感
发布日期:2018-07-13    作者:    来源:    点击量:0    分享到:

1969年,习近平同志从北京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下乡,生活的差异在他身上似乎没有多少影响,很快就和老乡们融为一体了。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吃、不爱吃,糠菜半年粮,慢慢学会什么都吃了,再到吃的很好,一下子拉近了和百姓的距离。但真正让他认识到的,正如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的,“我这个人呢是有农村情结的,…… 现在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啊,我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 

 

走进人们群众的生活,一起生活的经历,让他感同身受,深深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疾苦,从而迸发出把百姓放在心上,早早就立下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信念。经过陕北梁家河这一人生课堂,注定了习近平同志今后要做什么,教会了他做什么的人生轨迹,更反映出一个青少年一颗对党赤诚为民谋利的赤子之心。和梁家河老百姓一起生活学习的经历,让他了解到了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习近平当了这个村子的的党委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他切实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到了习近平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最了解老百姓需求的他,首先提出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从规划到建坝、引水、加固、防洪,习近平率领百姓成功完成,行动派的习近平通过建坝、建沼气这些当时的新技术、新工艺为当地百姓谋来的好日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粮食产量上去了,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习近平的足迹在梁家河留下了厚重的印记,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脚踏在大地上,置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的踏实,很有力量。

 

后开,总结这段岁月时,他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自信心。”2015年习近平谈到再回梁家河村时,梁家河面貌一新,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了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当然吃肉已不成问题。这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叫取得成功。这一言一行,无不刻画反映出习近平同志作为我党的新一代领导人,从少年时到现在均用共产党人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党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为民谋福利,为民做工作做实事。

 

今天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可以通过学习《梁家河》对照自身,能不能走到群众当中去,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感同身受,能不能发现问题,真正实事求是的了解真实情况,设身处地的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想办法,切实解决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关切。作为企业的一名职工,一名党员,我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真正为人民为职工服务的党员,为全体职工的利益,为我们企业的利益,踏实认真的做好工作。学习梁家河精神,用心为大家做事,身体力行的践行党旗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