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石》中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发布日期:2019-06-27    作者:    来源:    点击量:0    分享到:
《竹石》是一首清代诗人郑燮作的题画诗,全诗共四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大意是:竹子紧紧深扎进岩石的缝隙当中,历尽磨难,依旧傲然挺立,任凭雨打风吹。这首小诗简单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却令人过目不忘。为什么如此朴实无华的诗句,能蕴含如此巨大的力量?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以写竹明志,实际上歌颂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持守,一种能够经受苦难、历经考验而不忘初心的宝贵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首诗,来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品格。从这首诗中,我们正可以管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初心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仰。一个人,抑或一个组织,能够在苦难中傲然挺立,在考验中本色不改,关键就是要有所信仰。要说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信仰的纯洁性,又莫过于中国共产党人。民主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有李大钊、夏明翰、左权、赵一曼、方志敏等一大批革命志士。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建设新中国,涌现了邱少云、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近百年的历史风雨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历史使命,直面历史考验,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铸就了伟大的事业,彰显了信仰的力量。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始终抱着这种初心,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信仰的召唤下,怀抱着为中华民族救亡的理想,前仆后继,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瑰丽诗篇。

 

初心是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宗旨意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立在哪里?立在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之中。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准。自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载入党章后,历次党代表大会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们党的唯一宗旨,成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柳青创作《创业史》的故事:“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正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初心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品格。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经历过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一样的磨难艰辛: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历时28年。建国后,探索如何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经过了70年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是苦难与辉煌并存,充满着汗水、献血与付出的历程。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靠的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品格。新时代,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品格,直面新的困难与挑战,永葆艰苦奋斗底色。

 

初心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迈气概。毛泽东写下《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年仅33岁。他一改文人悲秋的永恒主题,向壮阔廖远、劲拔爽朗的自然美景发出高昂的礼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囊括了时间与空间、涵盖着历史与现实的大问题,凝结着他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祖国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饱含着炽热的革命情怀和奋发的精神力量。共产党人自信乐观的英雄豪气哪里来?来自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心,来自对人民的悲悯情怀,来自一扫寰宇的宏大精神世界!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向“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更应守住这份初心,为这壮丽的事业,满腔豪情地不懈奋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